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微信:19160313843(魏老师)18030924581(胡老师)
学院简介 / 师资力量

蜀山情结 巴水流韵— 杨西屏山水画浅识

推     荐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tbH6lBG4G5sQ8kurZbkXyHuQ6xReP2ADUK5ic8MLmrwsseDqCHTXEEwgo2933zf8mEHfRHWXIAtiaw/0?wx_fmt=jpeg[/wximg]

个人简介

杨西屏,现为墨宝珍藏艺术院常务理事,中国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央画院院士,成都市民建书画院副院长,瀚苑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四川诗书画家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

蜀山情结  巴水流韵

——杨西屏山水画浅识   张本平

编号:01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htU3NicGUNveY3RXXzJmkDv8EB6v5Vp1XCOvmqgtM1XB64Zg4SFVYvw/0?wx_fmt=jpeg[/wximg]

四川成都市民建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邀画家杨西屏,在恩师刘朴、徐君熙两位先生的指导启发下,选择画全景山水。他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独具的慧眼,站在艺术史的高度纵观当代画坛,把握自我艺术前行之路,不随波逐流,自我发展,关注本土,回归本土,寻找蜀中山水的生命诗意,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体系,呈现出自己的审美形态。他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把对绘画的理解,以及对生活、对自然的体验融为一体,强化自己的个人意识,通过绘画的途径,融入自己对大自然挚爱的情感,使自己的绘画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编号:02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Qnm98mqThnSsXXzIOYE9icL7cPuQpGIcKHUhaTibCciaTQmvS1g77T70g/0?wx_fmt=jpeg[/wximg]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宋代工笔与写意,已岭分界清,南北山水各呈面目,构成山水画的基本格局。当杨西屏的画笔伸向巴山蜀水时,川中风貌的独特景观,引发了他深深的思索。而蜀山的苍雄,巴水的流韵,三峡的气势,青城山的伟岸,九寨沟的秀美,剑门关的雄浑、峨眉山的险势,山林杂树的优雅特征,各呈姿态,无处不在表明四川山水的固有个性,似乎也在提示杨西屏,若要表现出它们的神灵,就不能沿袭已有的语言形式和笔墨法则。为此,他清楚地认识到:成就其完成艺术建树的就是社会的变迁、人生的历程和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巴山蜀水的“秀、幽、赤、险”,盆地景内多样的气候,多民族融会的多样文化习俗,以及近代的沉重的历史和时代的沧桑巨变,无不在他的心灵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记,这给他描绘四川山水立足传统、勇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艺术支撑。同时,杨西屏更意识到四川山水的丰富性不允许他把自己的画面取舍得十分简约,故而他始终把审美形式驾驭在写实与写意之间。

编号:03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9dicV9PsxVQFkdgDibvzHnria7buibDolJFCKBEYQXsibQuicqbP6yianoy3Q/0?wx_fmt=jpeg[/wximg]

他认为,认为如果直取写意,四川山水就失去了自己本身的内涵,如果师法自然山水,画家自身又失去固有的天职。所以,他把一幅幅表现四川的山水画处理得重叠而繁复,看似容易成却难。他认为作为四川画坛的他,毫无疑问享有得天独厚的创作环境。并且,在中国美术史上,古今画巴山蜀水的优秀画家层出不穷,比如一代大师张大千等等,我辈如何从前人的一座座高峰下点亮出自己的“巴山蜀水画”新面目?这同样也是一个并不轻松的问题。为找寻这一独特的语言程式,他在学习前辈与深入生活中的基础上,力求将目光锁定在“巴蜀人家”的生活情趣上,以贴近生活,感悟生活,寻觅诗意为切入点,去表现他的蜀中山水新面目。他不知踏破了几多铁鞋,磨秃了几簏柔毫。他完全可以轻松地走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在一张宣纸上潇洒地勾勒几笔,涂抹一番,龙飞凤舞地书写一通,就可以达到书画双璧的境地,这似乎和杨西屏的个性相差太远了,杨西屏自己可能从来没有这样盘算过。

编号:04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gTica4JVGib27zyMcXoZkhupwFK1h7SsianwicibmPcVcmiaia8tqH7GiaKkNA/0?wx_fmt=jpeg[/wximg]
在他的作品中山浮水上,云在山中,山寨的清亮,山峦的苍润,都打上了他特有的烙印,在画面中使人能明显体味到湿润、厚重、雄健的韵味,画面饱满,色彩绚烂。作品活跃着一股自然灵魂之情和对巴山蜀水的倾情珍爱,以及对自然景物独特的人文思考与意象创造。与有些传统文人通过瘦山淡水、枯水昏鸦、凄凉满目的景致所传递的那种悲凉的情调相反,杨西屏的画从墨线及色彩上着眼,即给观赏者一种自然美的愉悦,手法上打破了画种之间的界限,有时将各种手法共通使用,有时在画面的一个块面上独立使用,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他笔下山石、树木、行云、流水、村庄、农舍、牧歌等等,无不精溢着巴山蜀水的灵秀诗情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笔者在品读他的作品时,就能感觉出他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和体验。如在他的系列作品中都能清晰的表现出他面对客体世界所产生的个体反映,也能从画面的形式处理,用线、用墨、用色安排之间观察到他所流露出的内在情绪和探索精神。

编号:05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YH6263nNWYrHb88cibhhCFZWkBkHIWx288UZib148sfutOKffh4HAiaTg/0?wx_fmt=jpeg[/wximg]

严格意义上说,杨西屏的画更多的是由墨线构成,基于这种思想,引发出他作品三个发展趋向:一是纯粹的写意画法,可以《山居静韵》为代表,画面将曙色未着时欲亮还幽的效果,表现得相当准确,大山大水色湿润和色彩的干渴涂抹形成对比,远山的云雾缭绕与近景的山岩残驳相映照,真山真水的气氛笼罩着画面,色彩流动的真实泯灭了笔触的参与,每一色块经过视觉的“触摸”,引发无止的想象,他用无形的笔触抓住了欣赏者的视线,使画面成为永恒的归宿,这种魅力来自于他的才思;二是工兼写及墨加线画法,以《蜀山情韵图》为代表,画面中心的瀑布,使饱满的画面平添了空灵之感,有豁然天开之致,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杨西屏在使用这种限制性传统笔墨时,加以自我意识的修改,不刻意突出书法线条的金石气息、苍老韵味,使全部笔墨都围绕蜀山的需求而展开,尽力使线条随意多变,让墨色渗透清润灵秀,很少使用长线渴笔,短线和错综复杂的点构成一个个物象,形成了线墨与传统笔法分庭抗礼的状态;三是以传统笔墨为主调创作的四川山水,在《秋山染蜀山》《溪山流韵》《秋韵》《清韵》《神韵》这种风格的作品中,写意退隐到了次要的位置,传统笔墨上升到了主导性的地位,我想这种方法可能就是画家在千呼万唤地追寻中接近尾声的模式。这些作品借鉴西画的构成因素,构思奇妙,笔墨清润、意境优雅、风格清新,其特色十分鲜明。

编号:06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SQ0W2qibVrY1VicIH5Iv0dmQVeX4Xam1Y7Z6s2iaLHUaWm3vSF7C0r8YA/0?wx_fmt=jpeg[/wximg]

他运用淡雅的笔墨,清爽的色调,饱满的构图,描绘出蜀山巴水的神奇与清秀,雄浑与峻险,幽深与静谧,向读者展现了巴山蜀水的纯情与柔美,也展示了他对故乡的一往情深。《溪山流韵》来自杨西屏对自然的采撷,加上他自己的灵感迸发,画面传达出他的心性和情绪。画中峰崖壁立,雾锁烟笼,远山无石,高与云齐,近水幽亭,一派高古气息。在他的《秋韵》中,对于自然物象的追逐和对构图形式的讲究,构成其墨线有力的依托,从而赋予了画面一种生机勃勃的内在情致。力求突破他原有的笔墨模式,在技法上将中国山水画线条与皴擦以及水墨染揉为一体,去强化蜀中山水的古朴神韵。他运笔的收放、松紧,点、线、面以及各种墨法对比统一,构成其作品丰富的画面效果。作品上方水墨氤氲,山林在风和日丽的滋润之下,呈现出一派清新气象。这幅精彩的写实之作令人观后激情奔涌。《秋色蜀山图》是杨西屏新近创作的四尺中堂山水,远看气势逼人,近看林木繁茂。这是他根据前些年去蜀山天台山等地实地写生而创作的。近年来,杨西屏钟情于四川苍茫秀润的山林之美,特别喜欢表现峨眉山、青城山、三峡、天台山等等。

编号:07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cicGBAWZbacToKmL1qCXWIubdXfzh9icxXfHmScvYa1PvSxweOlA3sFg/0?wx_fmt=jpeg[/wximg]
与一些画家特别喜欢画名山大川典型的所谓“核心景区”(如峨眉山的金顶、清音阁)不同,杨西屏喜欢画一些幽远而深邃的无名山峰,在流泉飞瀑、苍松翠竹组成的层层叠叠的景致中,诠释自己心目中的山林之美。杨西屏的《秋色蜀山图》参合了中原画派的构图,场景显得宏大、气派。为了画面的整一,无论是裸露的山石还是林木枝叶、山间小屋,所用线条都是差不多的长度与精细,如同现代建筑那样,用细小的“钢筋”构筑起一座宏伟的“大厦”。此作颇得川中山林真趣,也反映出画家观察的细致和笔墨的灵动。川藏地区多高山大川。在交通便捷的今天,这种景致自然被画家纳为可供写生之地。这种以满、密、繁、复、色为特色的山水画,也颇能够体现现代人的宏大情怀,即人在广袤的自然山川中所感悟到的摄人心魄之美。面对此画,我们可以感叹“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也可以感叹山川之壮丽、人本身之渺小。

编号:08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DrhUxrOVpSxusFZp6BCEaD3wibia82AURMDdwdYZut9Dic8LibcqT9uRzw/0?wx_fmt=jpeg[/wximg]

     杨西屏善于营造山水的总体气势、总体感觉,故其山水画注重内涵,追求自然雄浑,朴拙淳厚,得前人精华而不拘成法,独出心裁,形成大气、苍茫、雄浑、厚重的风貌。虽然他的每一幅画都是千笔万笔绘成的,但都被统—于一个整体中。画面的开阖、虚实、藏露等关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用笔于舒放中有严谨,严谨中有洒脱,体现了其熟练的绘画技巧。杨西屏的笔墨语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概括力。他运笔刚柔相济、跌宕多姿,故而作品既有气势,又有节奏;他的用色浓淡相宜,勾、擦、点、染兼施,故而画风雄浑、苍茫。传统中国画笔痕墨迹的自然交融,以及线条意象、墨色意韵、意象造型,在其作品中都得到了精彩呈现。杨西屏曾获中国文联颁发的“’99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百杰”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当时中国画坛的基本面貌和艺术水平。

编号:09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cx8lQqk1x7aDMJBhoaWXwXusnPM68B0WCty4jccvic2LJJXeF2zlbtw/0?wx_fmt=jpeg[/wximg]
读他的山水画,扑面而来的感觉是大气,这种大气似乎已成为品鉴者的一种共识。大画见大气,小画亦见大气,此种大气似乎就更为难得。甚而有的名家面对杨西屏的山水画发出“极具雄浑之气,当今已不多见”的感慨。他真正诠释了“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剑门天下雄”的大气灵空。想来,如果没有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情感积蓄,是创作不出来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山水画作品的。同时,如果没有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没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没有真诚的情感表露,也无法将素朴的现实提升为艺术的真善美,进而呈现出本土文化的特色来。通过其展现的作品能够看得出,杨西屏做到了原创性地表现四川山水特征的艺术创造。因此他的四川山水画,就是抓住了中国画的民族性,抓住了中国绘画的文化本质,抓住了中国画的笔墨价值,抓住了情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他把这一切都融化在了他的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诸环节中,唯其如此,他才能画出有四川特色的山水画来。

编号:10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ozWCiaO0VxcK5nRWuA2PFfsAxj4juIhsNQk06RCe3EysNAYcVl9pIKA/0?wx_fmt=jpeg[/wximg]

    杨西屏深知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捷径,如此单纯的绘画,在行家眼里是却大有看头。他抓住了“写意”“书写”这些可以入画的本质,在洞察山水的基础上,让其余一切事物都从属于这个本质,于是他四川山水的独特得以彰显。“写意”作为中国画的核心精神,是东方艺术精神的代表和艺术形态,是中国画,尤其是宋元以来中国画的主流艺术和民族绘画的核心精神,始终与中国哲学、民族思想紧密相连,并不断发展、不断成熟。写意精神,无疑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文化审美品格。中国画观照世界的方式,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或再现;而是借助于审美对象,并通过毛笔的书写性,以表现艺术家主体的思想意趣与精神品位。就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言,中国画写意精神凸显的是主体的人性精神与抒情、遣性、恣意的创造性,甚至还夹杂着些许的潜意识表现性。

编号:11[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eLrd61fkt6xiayQbVTDwgRoLA4ZCHXdAqqGRPU55oViaQayTN1hG5xYw/0?wx_fmt=jpeg[/wximg]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这是石涛的艺术见解。“我自用我法”是杨西屏最为欣赏的艺术箴言。他认为,好的山水画必须符合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诗性。即是说一幅画要从诗意表现中见境界,表现境界历来是山水画的核心;二是文人性,即书卷气息。要有士夫气和林下风,即逸气,这是好画的品格;三是笔墨性。是说中国画要尊重书写规律和程式规律,强调用笔,而且必须是书法用笔。近取其质,这个质即是点线的质量。具此三条方称好画。 笔者认为,艺术家最难的是把自己的感动转化为个人化、程式化的绘画语言,这需要用“艺比天大”的态度去实践。

编号:12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j1fibozKXDeNdBick275Gx4hCpicMsC3TWDrEytm6boxaofdOXpuFVJRA/0?wx_fmt=jpeg[/wximg]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杨西屏“以书入画”的“眼”恰恰使他避免了时弊,以至把古今之争和中西论战远远抛在画外。他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纯粹的山水画样式,而且显示了一种新颖的思考方式:在不回避时代风格的前程下,坦然以“书写”这种纯粹的方式来创造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画境”。众所周知,山水画在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各门类中,是成熟最早、传世佳作最为丰富、理论根基最为深厚的画种。山水画的成功,无疑是得益于一个重要理念——“画境”。“画境”作为山水画的本质追求和品格体现,既是推进山水画不断向前发展、衡量作品雅俗的准绳,同时又是左右画家的前行脚步、展现其修养的标志。因此,中国历代有成就的画家都把画境作为艺术的最高目标,终生践行。

编号:13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Fu5eYmKcxJp3G30AQQBgmkK47xP50qgYibTPJ1veGpYVbyOdVBlibPTA/0?wx_fmt=jpeg[/wximg]

杨西屏为提升他的山水“画境”,走向自然,贴近生活,以写生方法求景真境实,以切身感觉去空疏姿意,从描绘丘壑林木的形象出发改造旧有的笔墨范式,在写生的基础上提炼概括,融入所思所想所知,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了四川山水的雄伟多姿,形成了他自己独特深沉雄大的“画境”。他的山水画作品较好地把握情、境、意的整体效果,绘人以“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的艺术感染力。

编号:14

[wx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NcTh6vMwZsVgDZGgQGRGibysqiaj5MCt6trCBnJ7iahQJGPAksBbqycUUic9z8H2tHOgnbZlsJl2tibPDVOaZgFocA/0?wx_fmt=jpeg[/wximg]

中国绘画自古就有“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之说,大凡大艺术家皆有其“道”。这“道”是通过画家的学问修养而形成的一种人生化境,是画家的人格、胸次、意境在中国画艺术精神中的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决定着他怎样看待周围的事物。修养境界越高的人,越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越能领悟和抓到事物的“常理”。杨西屏近日与笔者交流时坦言,天才生来不多,做事要有恒心,路子要正,日积月累,贵在坚持,功到心灵,才能在创作时发出愉快之感,才能发于笔端,无法中生万法,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庸》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杨西屏始终坚守着中国山水画最根本的品性和气质。他以其淡泊平实之心态和对山水画的虔诚,行走于他所创造的独特“音符”里。

石涛有言:“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画家神灵的出现即在于对物象彻悟之中。杨西屏置身蜀山巴水四十多年,是四川山水特有的美景,开阔了他的审美胸襟,使他能够矗立于一个时代的文化巅峰来审视当代的画坛,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路线,而不受时风的干扰,徜徉于独有的精神庄园,令笔者赞叹!

声明:转载需注明出处,严禁盗用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X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